一、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我國的安全生產基本方針,是國家對安全生產工作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原則。2002年1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安全生產法》中,又對這個方針進一步予以明確。安全生產基本方針主要體現兩個含義: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生產必須強調預防為主。
特種作業人員要持證上崗
特種作業是指容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對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圍設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業。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特種作業的范圍
特種作業包括:
(1)電工作業,含發電、送電、變電、配電工等。
(2)金屬焊接、切割作業,含焊接工、切割工。
(3)起重機械(含電梯)作業,含司機、司索工、安全與維修工等。
(4)企業內機動車輛駕駛。
(5)登高架設作業,含2米以上登高、拆除、維修工等。
(6)鍋爐作業(含水質化驗),含承壓鍋爐的水質化驗工。
(7)壓力容器作業,含大型空氣壓縮機操作工等。
(8)制冷作業,含制冷設備安裝、操作、維修工。
(9)爆破作業,含地面工程爆破、井下爆破工。
(10)礦山通風作業,含主扇風機操作工、測風測塵工等。
(11)礦山排水作業,含礦井主排水泵工、尾礦壩作業工。
(12)礦山安全檢查作業。
(13)礦山提升運輸作業,含信號工,擁罐(把鉤)工等。
(14)采掘(剝)作業。
(15)礦山救護作業。
(16)危險物品作業,含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炸口、放射性物品的操作、運輸押運工和儲存保管員。
(17)經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批準的其他作業。
國家有關部門還將客運索道和大型游樂設施的作業列為特種設備作業。
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1)年滿18周歲。
(2)身體健康,無妨礙從事相應工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初中(含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備相應工種的安全技術知識,參加國家規定的技術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并成績合格。
(4)符合相應工作作業特點需要的其他條件。

按照《安全生產法》和《關于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工作的意見》等有關規定,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接受與本工種相適應的、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經安全技術理論考核和實際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后方可上崗作業;未經培訓或培訓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崗作業。
有限空間作業
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
(一)有限空間作業主要存在以下危害:
(1)中毒危害:有限空間容易積聚高濃度的有毒有害物質。有毒有害物質可以是原來就存在于有限空間內的,也可以是作業過程中逐漸積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氣中氧濃度過低會引起缺氧。
(3)燃爆危害:空氣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質,濃度過高遇火會引起爆炸或燃燒。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脅生命或健康的環境條件。如墜落、溺水、物體打擊、電擊等。
(二)有限空間作業危害有什么特點?
(1)可導致死亡,屬高風險作業。
(2)有限空間存在的危害,大多數情況下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如加強培訓教育,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和應急搶險設備等。
(3)發生的地點形式多樣化。如船艙、貯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發酵池等。
(4)一些危害具有隱蔽性并難以探測。
(5)可能多種危害共同存在。如有限空間存在硫化氫危害的同時,還存在缺氧危害。
(6)某些環境下具有突發性。如開始進入有限空間檢測時沒有危害,但是在作業過程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氣體,造成急性中毒。
(三)有限空間作業應采取哪些措施?
(1)進入作業現場前,要詳細了解現場情況和以往事故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準備檢測與防護器材;
(2)進入作業現場后,首先對有限空間進行氧氣、可燃氣、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氣體檢測,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
(3)對作業面可能存在的電、高/低溫及危害物質進行有效隔離;
(4)通風換氣;
(5)進入有限空間時應佩戴隔離式空氣呼吸器或佩帶氧氣報警器和正確的過濾式空氣呼吸器;
(6)進入有限空間時應佩帶有效的通訊工具,系安全繩。
(7)配備監護員和應急救援人員。
(8)嚴格安全管理,落實作業許可。
機械加工安全
機械加工一般有機床加工,沖壓加工和木材機械加工等,為保證機械加工安全,應做到以下幾點:
(1)工作前要穿好緊身工作服,袖口不要敞開,長發要盤入工作帽內,操作旋轉設備時不能戴手套。
(2)設備的布局要合理,便于操作、清理、維修和檢查。電氣裝置必須符合電氣安全要求。轉動機械的各種皮帶輪、齒輪、鏈輪、錕輪必須有安全可靠的防護裝置。沖壓機應有護手、聯鎖防護裝置。
(3)嚴格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及時搞好設備的三級保養。開車前要按規定潤滑設備各個部位,還要手動試運轉,確認空車運轉正常后,再開始工作。一旦發現設備有異常噪音、震動、過熱、移動阻滯、精度不良以及漏電等問題,應立即停車檢修,防止發生人身或設備事故。
(4)各類機械設備的刀具要按規定選用,保證完好,裝夾要牢固可靠,防止刀具折斷飛出傷人。
(5)各類切屑應用鉤子等專用工具清除、放好,不能用手去抓,防止切屑的利邊割手傷人;纏到或粘到工件上的切屑應在停車后清除。運轉時清除會飛濺傷人,甚至會把手卷入。
(6)裝夾完工件后,應將各種工具、量具放在規定的工具箱內,不要隨手放在工作臺或主軸變速箱上,防止振動掉落或卡在設備中,造成事故。
(7)暫不使用的機床其他部位,應停放在適當位置并鎖緊,各手柄應在空擋位置,避免誤啟動或與工件相撞。
(8)工作完成后,要切斷各動力電源,將設備擦拭干凈,工件擺放整齊,場地清掃干凈,潤滑各部位及導軌后,關上工作燈,才能離開工作場地。
安全使用電氣設備
使用電氣設備的安全常識:
(1)必須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操作。
(2)每次使用電氣設備前先試運行一下,檢查是否有“電火花”等異常情況出現。若發現問題,要找專職維修人員檢修,直到排除故障后才能操作。
(3)不要觸摸掛有“禁止合閘”、“維修中”等標牌的電氣設備。這些設備處在不正常的狀態中,很有可能帶電或者有人檢修,直接觸摸對自己和他人都可能帶來危險。
(4)使用電氣設備或在電源周圍工作時,必須使用個體防護用品。如戴絕緣手套,穿保護性或絕緣性的圍裙及鞋。
建筑施工安全
建筑施工具有勞動密集性大,露天及高處作業多,手工操作多,繁重體力勞動多、臨時設施多等特點,且受自然環境影響大,所以不安全因素多,為了切實保障建筑施工安全,要認真落實好十項安全措施:
(1)按規定使用安全“三寶”:即安全帶、安全帽、安全網。
(2)機械設備防護裝置一定要齊全有效。
(3)塔吊等垂直起重設備必須有限位保險裝置,不準“帶病”運轉,不準超負荷作業,不準在運轉中維修保養。
(4)架設電線線路必須符合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用電規范,做到“三級配電、二級保護”。
(5)電動機械和電動手持工具要設置漏電保護裝置。
(6)腳手架材質及腳手架的搭設必須符合規程要求。
(7)各種纜風繩及其設備必須符合規程要求。

(8)在建筑工程的樓梯口、電梯井口預留洞口、通道口、必須有警示和防護裝置。
(9)嚴禁赤腳或穿高跟鞋、拖鞋進入施工現場。
(10)施工現場的懸崖、陡坡等危險地區應有警戒標志,夜間要設紅燈示警。
來源:安全知識手冊